武漢理工大學(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武理工,位于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建設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入選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學校辦學起源于1898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chuàng)辦的湖北工藝學堂,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漢工業(yè)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yè)大學合并組建。武漢工業(yè)大學源于1948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qū)軍工部工業(yè)專門學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之一,1985年更名為武漢工業(yè)大學,1998年由原國家建材局所屬劃轉為教育部主管。武漢交通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簡稱中南大,位于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財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畢業(yè)生就業(yè)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湖北省2011計劃,財經一流學科建設聯(lián)盟理事長單位,立格聯(lián)盟、中國—俄羅斯經濟類大學聯(lián)盟、“長江—伏爾加
西華師范大學(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西華師大”,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四川省第一所師范類高等學府和全國首批學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四川省首批免費師范生培養(yǎng)實施高校,四川省首個“四川省優(yōu)秀大學生選調基地”,四川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入選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訓計劃”、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計劃、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四川2011計劃。 學校始建于1946年,其誕生與東北大學有直接歷史淵源??谷諔?zhàn)爭初期,東北大學內遷到四川省三臺縣辦學。抗戰(zhàn)勝利后,東北大學遷回沈陽,留川的師生在原校址上創(chuàng)建了川北農工學院。1949年吸納西山書院,更名為川北大學;1950年合并川北文學院,并遷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
貴州師范大學(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貴州師大”,坐落于貴州省貴陽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貴州省共建,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布局的省屬重點大學,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貴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創(chuàng)建于1941年,原名為“國立貴陽師范學院”;1950年改名為“貴陽師范學院”;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交貴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中共貴州省委決定在貴陽師范學院內以聯(lián)合辦學的形式成立新的“貴州大學”;1959年,貴州大學從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4年,原貴州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并入。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有花溪、寶山、白云三個校區(qū),占
蘭州理工大學(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是甘肅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高校,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111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是國家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畢業(yè)生就業(yè)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選拔培養(yǎng)基地、“一帶一路”高校戰(zhàn)略聯(lián)盟、CDIO工程教育聯(lián)盟成員單位。 學校前身是1919年創(chuàng)立的甘肅省立工藝學校;1958年,在組建蘭州工學院的基礎上,將甘肅交通大學并入,定名為甘肅工業(yè)大學;1965年,學校劃歸第一機械工業(yè)部,同時將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和北京機械學院的水力機械、化工機械、石油礦場機械和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yè)成建制全部遷入,并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qū)(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重點建設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群。 1995年,華北電力學院(現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qū))與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并組建為華北電力大學。2003年3月,學校由原國家電力公司劃轉教育部管理,正式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5年10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校部由設在保定變更為設在北京,分設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qū),兩地實行一體化管理。 截至2022年8月,學?,F有教職工近3千人,設有67個本科專業(yè),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萬余人,研究生1.2萬余人。學校占地1600余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
河北科技大學坐落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占地2760畝,由原河北輕化工學院、河北機電學院、河北省紡織職工大學、河北紡織工業(yè)學校合并組建而成。1956年舉辦高等教育,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致力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于區(qū)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辦學宗旨,秉承“興業(yè)、盡責”的校訓和“進取、協(xié)作、奉獻”的科大精神,為國家培養(yǎng)了30余萬優(yōu)秀畢業(yè)生。學校是河北省首批重點建設的多科性骨干大學、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高校。2021年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設有21個教學學院(部),80個本科專業(yè),學科專業(yè)涵蓋工、理、文、經、管、法、醫(yī)、教育、藝術九大門類。現有9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發(fā)展學科,1個學科入選河北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2個學科入選河北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項目
山西大學是中國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部省合建大學。 學校現有1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專業(yè)學位種類、14個博士后流動站,6個目錄外二級學科博、碩士點,2個交叉學科博、碩士點。哲學、物理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茖W技術哲學、光學入選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工程學、材料學、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植物與動物學、農業(yè)科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前1%。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環(huán)保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111”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山西大學堅守立德樹人使命,得天下英才而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是一所以農林為主,以草原畜牧業(yè)為特色,具有農、工、理、經、管、文、法、藝等8個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具備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士、碩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體系。2001年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fā)“一省一?!敝攸c支持建設的大學,2012年成為國家林業(yè)局(現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和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院校行列。 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培育學科26個,有自治區(qū)一流建設學科11個。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16種?,F有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國家級18個、自治區(qū)級8個?,F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yè)91個,擁有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試點項目2個(含8個專業(yè)),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
常州大學坐落于經濟繁榮、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常州,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以及江蘇省教育廳與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92年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并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yè)學院;2010年更名為常州大學。學校歷經44年的發(fā)展,現已建成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yǎng)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2020年學校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全國第129位。 學?;A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yōu)良?,F有科教城、西太湖兩個校區(qū),校園占地面積2000余畝,教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