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農(nóng)學院專升本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3
摘要:2022年北京農(nóng)學院專升本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已經(jīng)發(fā)布了,想要報考專升本考試的學生可以看一下考試大綱,了解相關的考試信息。具體請見下文。
2022年北京農(nóng)學院專升本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3
第四章 領導職能(上):指揮與激勵
領導職能概述
重點掌握
一、名詞解釋
1、執(zhí)行力:是相對于決策而言的,是一種管理者實現(xiàn)組織戰(zhàn)略、目標、任務的能力。從管理職能的角度看,它大致類似于除計劃與決策能力之外的組織、領導與控制能力。
二、主要原理
1、如何理解領導的含義。
領導是指管理者指揮、帶領和激勵下屬努力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行為。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內(nèi)容:
⑴ 領導的主體是組織的管理者,領導的客體是管理者的部下。對部下施加影響才可稱之為領導。
⑵ 導的作用方式是帶領與影響,包括指揮、激勵、溝通等多種手段。
⑶ 導的目的是有效實現(xiàn)組織的目標。
⑷ 領導是管理者一種有目的行為,是管理者的一個重要職能。
單元一 領導方式與權力運用能力
重點掌握
一、名詞解釋
1、管理方格理論:認為領導者在對生產(chǎn)關心與對人關心之間存在著多種復雜的領導方式。因此,用兩維坐標圖來加以表示,并形成若干種組合。一般以橫坐標代表領導者對生產(chǎn)的關心,以縱坐標代表領導者對人的關心。各劃分九個格來反映關心的程度。這樣就形成81 種組合,代表81種領導方式。
2、權變理論:是在特性理論與行為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反映了當代管理理論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權變理論認為:不存在一種普遍適用、唯一正確的領導方式,只有結合具體情景,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制宜的領導方式,才是有效的領導方式。
3、授權:是指由管理者將自己所擁有的一部分權力下授予下級,以期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并有利于激勵下級的一種管理方式。
二、主要原理
1、根據(jù)管理方格理論,畫出管理方格圖,并解釋五種典型的領導方式。
(1)位置1.1——放任式管理。領導者既不關心生產(chǎn),也不關心人。這是一種不稱職的領導方式。
(2)位置9.1——任務式管理。領導者高度關心生產(chǎn)任務,而不關心員工。這種方式有利于短期內(nèi)生產(chǎn)任務的完成,但容易引起員工的反感,對于長期管理不利。
(3)位置1.9——俱樂部式的管理。領導者不關心生產(chǎn)任務,而只關心人。熱衷于融洽的人際關系。這不利于生產(chǎn)任務的完成。
(4)位置9.9——團隊式的管理。領導者既關心生產(chǎn),又關心人,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在現(xiàn)實中是很難做到的。
(5)位置5.5——中間道路式管理。即領導者對生產(chǎn)的關心與對人的關心都處于一個中等的水平上。在現(xiàn)實中相當一部分領導者都屬于這一類。
2、簡述影響權力的因素。
管理者權力的形成及其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組織——包括組織的性質、管理體制、組織文化、管理者在組織中所占據(jù)的職位、組織授權的程度等。
(2)管理者——管理者自身的素質、風格、及其領導行為也對權力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3)被管理者——被管理者的素質、個性、特別是對領導的認可與服從程度,對管理者的權力也有很大的影響。
(4)其他因素——比如管理工作的性質、環(huán)境等。
3、被管理者的服從與追隨心理產(chǎn)生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有:對正統(tǒng)觀念的認同、對利益的追逐、基于恐懼心理、理性服從、感情因素、自我實現(xiàn)。
4、有效地運用權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正確處理權力的自主與制衡關系;其次,要學會科學地使用權力;第三,要掌握員工的心理,酌情適度地運用獎懲措施;第四,做好適度地授權。
單元二 指揮能力
重點掌握
一、名詞解釋
1、指揮:主要包括指示、部署、指導與協(xié)調等基本手段。從實際管理過程來看,具體體現(xiàn)為事前準備工作的安排與組織、目標任務的部署與指派、所需資源的分配與落實、實施過程中的指導與激勵、對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矛盾進行調度與協(xié)調等。
二、主要原理
1、會議指揮需要把握好哪些要領?
會議指揮是常用的指揮方式,其要領主要包括:控制會議的議題與規(guī)模及次數(shù)、必須做好充分的會前準備、科學地掌控會議、狠抓會議內(nèi)容的落實與反饋。
2、簡述影響指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管理者指揮的有效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權威——是指揮的基礎,只有憑借權威,才能進行指揮。而且權威越大,指揮的作用越明顯。權威是指揮有效性的首要決定因素。
(2)指揮內(nèi)容的科學性——有效的指揮,首先應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的指揮。只有指揮內(nèi)容科學、正確,才可以產(chǎn)生好的指揮效果。
(3)指揮形式的適宜性——指揮的有效性,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指揮形式是否適當。如果采取的形式不恰當,正確的指揮也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內(nèi)容正確的指揮,也要靠科學、合理、恰當?shù)男问絹韺嵤?,才能收到好效果?/p>
(4)指揮對象——指揮要適應指揮對象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指揮對象所接受,從而使其按照要求自覺服從,以達到指揮的目的。如果指揮不顧及指揮對象的特點,必然遭到他們的抵制,結果是難以收到良好的指揮效果。
(5)環(huán)境——指揮的實際效果還受諸如時機、場所、群體氛圍、工作性質以及其他主客觀條件的影響。
單元三 激勵與調動人積極性的能力
重點掌握
一、名詞解釋
1、激勵:原本是指人在外部條件刺激下出現(xiàn)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在管理中的激勵,是指管理者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求、激發(fā)其動機,使其朝向組織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
2、期望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于1964 年系統(tǒng)地提出了期望理論。這一理論通過人們的努力行為與預期獎酬之間的因果關系來研究激勵的過程,并認為,人們對某項工作積極性的高低,取決于其對工作能滿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實現(xiàn)可能性大小的評價。
3、公平理論:公平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于1965 年提出來的。這一理論重點研究個人做出的貢獻與所得報酬之間的比較及對激勵的影響。認為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受其所得的絕對報酬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對報酬的影響。這種相對報酬,是指個人付出勞動與所得到的報酬的比較值。
二、主要原理
1、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
這一理論認為,不同層次的需要可同時并存,但只有低一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較高層次需要才發(fā)揮對人行為的推動作用。
如果在同一時期內(nèi)同時存在的幾種需要,那么總有一種需要占主導、支配地位,這種需要被稱之為優(yōu)勢需要。人的行為主要是受優(yōu)勢需要所驅使的。
2、簡述公平理論對管理實踐的啟示。
公平理論對管理實踐意義重大。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視相對報酬問題,要盡可能實現(xiàn)相對報酬的公平性。
當出現(xiàn)不公平現(xiàn)象時,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工作,要積極引導,以防止負面作用的發(fā)生。還要通過改革與管理的科學化,來消除不公平或將不公平產(chǎn)生的不安心理引導到正確行事的軌道上來。
延伸閱讀
- 2023年北京農(nóng)學院貫通培養(yǎng)專升本考試大綱匯總
- 2023年北京農(nóng)學院專升本考試大綱匯總
- 2023年北京農(nóng)學院貫通培養(yǎng)專升本風景園林植物考試大綱
- 2023年北京農(nóng)學院貫通培養(yǎng)專升本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與制圖考試大綱
- 2023年北京農(nóng)學院貫通培養(yǎng)專升本動物微生物考試大綱
- 2023年北京農(nóng)學院貫通培養(yǎng)專升本動物病理考試大綱

專升本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專升本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